天理时评

以我手写我心,用我们的公民权利,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作者天理政论作家、时事评论员和维权志愿者。天理真名叫陈启棠,男,广东省佛山市人。是土生土长的佛山人。在全世界各大网站上用的网名ID叫“天理”。自1998年上网以来,曾任多个论社区的版主、编辑、总编辑、管理员和区长。被称为“最富有批判精神的民主斗士”,是深青首届“十大杰出网络写作者”之一。天理志愿:在自己选择良知的同时,也同时唤醒和激励更多人加入到这正义的行动中来。天理近年在社会发生的一切有影响的灾难事件中写下大量的评论文章,特别是一系列震惊中外的的维权事件中,挺身而出,无私无畏,仗义执言!

天理近照

中国《公民维权联盟》论坛

Followers

Saturday, February 10, 2007

《爱琴海》征文:《希望、失望与绝望》

文/天理

为了让孩子成材,多少父母望儿女成龙成凤节衣缩食,花再多的钱也是心甘情愿的。但在“教育产业化”这伟大的最佳幌子下为大幅提高学杂费成了借口,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给一些家庭换来的竟是经济上的深渊。根据调查,目前一个大学生一年的平均总支出仅学费一项就达至少五千多元。至于杂费、生活费等就不计其数了。但谁也无法预料孩子们的将来,借钱的借钱,以后慢慢还吧,希望孩子毕业回来再作打算,但肯定没有人愿意放弃这种预期的投资。

满怀希望学业归来,但面对国内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状况更令他们目瞪口呆。在“十五”时期(2001-2005)年均新增城市劳动力800多万人,包括失业、下岗及无业人员每年城镇需要安排的就业人数将达到2300万人左右,年度供大于求的缺口达1500万人。与此同时,大学毕业生求职竞争大大加剧,2002年大学生首次毕业分配时只有70%能够就业。工业技术的进步以及国企转型提高竞争力所需的减员增效仍然不断释放出大量的失业和下岗人员。

因此,在这样的严峻就业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何来乐观?受教育程度最高的毕业生劳动力也将会被社会遗弃一旁。这肯定会出现“知识型劳动过剩”这种只有中国社会才有的怪现象,除非毕业生们也肯和有气有力的文盲一样的待遇。这反映出发当今中国社会最深刻的社会危机。其实,持续多年的表面经济“繁荣”并不可能缓解这一根本的问题,国内人口与资源的关系高度紧张。鉴于去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低于50%,政府禁止报道去年高校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从媒体上只能看到的是政府的承诺保证高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要达到70%。但这又有多少水份?高校毕业生就业从去年来看仍然是一片低迷。

面对这样一个事实,有专家指出:现代产业部门就业容纳量不足的真正原因是中国的制造业自90年代以来进入了相对萎缩阶段,大批原有的制造业被来料加工型企业所替代,这与现代化发展的正常道路相反。但中国这个拥有数亿剩余农村劳动力,更加迫切需要通过来料加工型企业来安置大量的就业劳力,扩大非农人员的就业机会,这种“去工业化”的发展阶段,连正规的制造业也在萎缩,这意味著大批技术工人、企业管理人员、工程师职位的人将消失,试问,这样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现实,这就证明了为什么知识份子、特别是大学生就业难提供了最直截了当的解释。这就是为什么现在中国一流工科大学的毕业生也很难找到可以发挥其才能的工程师职位,只能充当秘书、推销员了。与此同时,以来料加工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往往所需要的只是年青、低工资、不必提供福利、不必长期雇佣的农民工。这造就了中国就业劳动力的总数虽然没有明显下降,但对知识型劳动力和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却在相对萎缩和减少。

看来这种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将会长期持续下去。如果我们对这种形势采取熟视无睹的态度或者缺乏相应的长期对策将是极其危险的。有必要重估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了,就业是民生之本,没有就业就没有生存权和发展权。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将对负债读书的大学生们酝酿可怕的经济和家庭和谐问题的危机,如果大学生们的就业危机长期得不到有效的解决,(据有关统计:目前中国的大学生30%来自九亿人口的农村,70%来自四亿人口的城市。加上我国文盲超过九千万,90%分布在农村)这将导致更广泛的社会危机,引发起社会的动乱,直接威胁的是政权的稳定,国家的安全。

高校毕业生就业危机的出现有如当今社会危机倒下的一块多米诺骨牌,这将直接诱发家庭及家庭的信任危机,其社会人与人间的诚信问题更为尖锐,举债读书,无力还钱,这将恶化了人民与政府的关系,直截导致更广泛的社会治安的迅速恶化。如果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危机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直接威胁的社会的稳定和开放改革二十多年来的成果。最严重的后果是可以预见的,大量受过教育却没有生活出路的绝望人士将可能会重复共产党人所走过的“革命道路”了!

所以,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问题刻不容缓。活生生的社会现实摆在他们面前,当今的中国贫富悬殊已经到了火山口了,加上各种社会保障对他们来说也只是个幻想,即使是当穷人,他们也有做人的尊严。如何能有效地保障毕业的大学生们就业?(至少保证他们在求职时的公平对待),是国内当局要面对也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为创建和谐社会的发展,为稳定社会良好的秩序,多关心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问题,就看谁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了。

本文引述了何教授的一些论据,特此致谢!

2006.2.19.

No comments:

Blog Archive